華為:用專利敲開全球市場大門
在日前國家知識產權局公佈的「2011年中國本土企業發明專利授權量排行榜」中,華為技術以2,751件名列第2。華為一直認為,自主智慧財產權是企業生存的根本,也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由成立之初僅有10多人的小公司,發展成為現在近10萬名員工的全球化公司,能夠實現這樣的高速成長,與華為持續累積核心智慧財產權以及堅持客戶導向的開放式創新模式有著密切的聯繫。
華為總裁任正非曾經表示,專利是國際市場的入門券,沒有它,高科技產品就難以賣到國際市場。專利投入是一項戰略性投入,它需要一個長期的、持續不斷累積的過程。據瞭解,華為從1995年就成立智慧財產權部門,並提出了6件中國發明專利申請;到2000年,華為就獲得第1件美國批准的發明專利權;在2002年,華為的中國本土專利申請量突破1,000件,成為中國知識產權局專利申請最多的企業;到了2009年,在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公佈的年度報告中,華為在2009年以1,737件PCT申請排名世界第一。
華為的智慧財產權戰略有3大抓手:一是在核心領域不斷積累自主智慧財產權,並進行全球專利佈局,以保持參與市場競爭所必需的智慧財產權能力;二是積極參與國際標準的制定,推動自有技術方案納入標準,積累基本專利;三是始終以開放的態度學習、遵守和運用國際知識產權規則,按照國際通行的規則來處理智慧財產權事務。同時,以積極友好的態度,通過協商談判、產品合作等多種途徑來解決智慧財產權問題。
為確保企業的持續創新,近年來,華為每年將不少於10%的銷售收入投入研發,並將研發經費的10%投入新技術研究。僅2010年,華為年度研發費用就達到人民幣165.56億元,同比增加24.1%。
值得注意的是,在LTE/EPC領域,華為基本(核心)專利數已是全球領先。作為業界公認的下一代移動寬頻的主要技術,LTE的商用部署步伐正在加速,LTE標準專利已成為產業鏈各方最關注的話題。華為方面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2011年3季度,華為累計向3GPP提交7,900多篇LTE/EPC標準提案,其中LTE核心標準的提案通過數超過230件,位居全球第一,構築了領先的LTE標準專利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