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華為:用專利敲開全球市場大門

在日前國家知識產權局公佈的「201...

  • Share this:


華為:用專利敲開全球市場大門

在日前國家知識產權局公佈的「2011年中國本土企業發明專利授權量排行榜」中,華為技術以2,751件名列第2。華為一直認為,自主智慧財產權是企業生存的根本,也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由成立之初僅有10多人的小公司,發展成為現在近10萬名員工的全球化公司,能夠實現這樣的高速成長,與華為持續累積核心智慧財產權以及堅持客戶導向的開放式創新模式有著密切的聯繫。

華為總裁任正非曾經表示,專利是國際市場的入門券,沒有它,高科技產品就難以賣到國際市場。專利投入是一項戰略性投入,它需要一個長期的、持續不斷累積的過程。據瞭解,華為從1995年就成立智慧財產權部門,並提出了6件中國發明專利申請;到2000年,華為就獲得第1件美國批准的發明專利權;在2002年,華為的中國本土專利申請量突破1,000件,成為中國知識產權局專利申請最多的企業;到了2009年,在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公佈的年度報告中,華為在2009年以1,737件PCT申請排名世界第一。

華為的智慧財產權戰略有3大抓手:一是在核心領域不斷積累自主智慧財產權,並進行全球專利佈局,以保持參與市場競爭所必需的智慧財產權能力;二是積極參與國際標準的制定,推動自有技術方案納入標準,積累基本專利;三是始終以開放的態度學習、遵守和運用國際知識產權規則,按照國際通行的規則來處理智慧財產權事務。同時,以積極友好的態度,通過協商談判、產品合作等多種途徑來解決智慧財產權問題。

為確保企業的持續創新,近年來,華為每年將不少於10%的銷售收入投入研發,並將研發經費的10%投入新技術研究。僅2010年,華為年度研發費用就達到人民幣165.56億元,同比增加24.1%。

值得注意的是,在LTE/EPC領域,華為基本(核心)專利數已是全球領先。作為業界公認的下一代移動寬頻的主要技術,LTE的商用部署步伐正在加速,LTE標準專利已成為產業鏈各方最關注的話題。華為方面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2011年3季度,華為累計向3GPP提交7,900多篇LTE/EPC標準提案,其中LTE核心標準的提案通過數超過230件,位居全球第一,構築了領先的LTE標準專利優勢。


Tags:

About author
《北美智權報》於2007年5月30日創刊,為北美智權股份有限公司 (www.naipo.com) 及北美聯合專利商標事務所所共同創立的智權專利相關專業電子報。在創立之初,《北美智權報》只針對北美智權及北美聯合2家公司的客戶,提供國內外專利、商標等等智財權相關的最新資訊及法規變動狀況;然而,隨著北美智權報編輯團隊的持續耕耘及國內業者對智權及專利的保護意識日漸抬頭,北美智權報受關注的程度也與日俱增,而北美智權報的讀者範圍也越來越廣,早已跳脫單純提供客戶專利資訊的範疇,躍升為業內具領導地位的智權專利相關專業媒體。 在發行人許鍾光(北美智權總經理)帶領下,北美智權報除了智權專利相關之報導及議題探討外,也肩負起相當的社會責任,以協助打造適合產業創新的環境為己任,並在此一使命下發表許多探討政府產業政策之文章。 為了滿足讀者之需求,《北美智權報》於2011年11月從每月發行一期改為雙周發行,截到2015年10月為止,已發行144期、每月固定發行近15,000份,讀者遍及產、官、學、研各不同領域,於專利業界有相當深遠的影響力。2012年2月14日,北美智權報粉絲團正式成立,在努力耕耘下,於2015年初,粉絲人數突破一萬人。 2015年,除了對北美智權報意義重大外,對北美智權股份有限公司更是意思非凡。 首先,北美智權於2015年邁入成立20周年的里程碑。20年來北美智權已從一個台灣在地的美國專利事務所,逐漸轉變躍升為今日以電子送件、專業管理服務的全方位專利申請公司,在過去20年的歲月中,北美智權已成功協助台灣多家知名高科技企業在世界各地運用智財專利保護他們的產品。 另外一件讓人鼓舞的事,是北美智權於2014年12月30日推出的「PVIGO專業服務網」(www.pvigo.com),於2015年正式全面投入服務,除了讓北美智權之服務更上層樓外,也為台灣專利業界的電子商務領域揭開了嶄新的一頁。
《北美智權報》於2007年5月30日創刊,為北美智權股份有限公司 (www.naipo.com ) 及北美聯合專利商標事務所所共同創立的智權專利相關專業電子報。
View all posts